寻找——跟着镜头看非遗|卫辉市线上元宵节民俗展演活动(五)火神大鼓
卫辉市群众艺术馆2022-02-1709:59
寻
找
——跟着镜头看非遗
卫辉市线上元宵节民俗展演活动
(五)火神大鼓
火神大鼓简介
卫辉市唐庄镇后沟村的“火神大鼓”的历史非常悠久,据传它沿袭于周代的战鼓。现在流行于卫辉市西部地区,“火神大鼓”在卫辉后沟村的传承历史已有300多年。清乾隆年间,火神大鼓进入了全盛时期。火神大鼓直径为200厘米,大鼓高70厘米,体积庞大在河南地区罕见,在中国民间艺术中也独树一帜。
“火神大鼓”其状与“汾(音)鼓”相近,据传这是沿袭了古代战争时的催阵鼓,从周代沿袭至今。河南省新乡市是当时牧野大战的主战场,故在河南省新乡卫辉市后沟村用于战时的大鼓演变为今的“火神大鼓”。鼓被尊奉为通天的神器,主要是作为祭祀的器具。河南省卫辉市后沟村的“大鼓”因其盛行在火神古庙会祭祀中被称为“火神大鼓”。千百年来人类特别感激发明火的开掘者和火的管理者。据传说阏伯是原始社会五帝中帝喾的长子,专门管理火种,称为“火正”。在那漫长的远古时代,草原上洪水泛滥,风沙蔽日,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,要把宝贵的火种保留下来,也是一件颇为不易的事。而阏伯却能够将火种完整地保存下来,为百姓世代相传。阏伯死后,后人便称他为火神。从古至今,当地百姓每年的正月初七都到火神庙进香朝拜阏伯,士农工商进香并祀神或演戏娱神,形成祭祀火神的盛大古庙会。
相传“火神大鼓”由本村的老人挑选长势好的、树干粗且直的树木,把其内部掏空,再将两面蒙皮而制成。本村著名的火神庙香火非常旺盛。每年正月初七、火神庙会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文艺演出,每月的初一、十五都会有火神大鼓的活动和文艺表演。群众在冬闲季节,差不多一进腊月就开始练习大鼓,各个鼓队走上街头,纷纷展示自己的演奏技巧,看谁打得好,看谁打得花点多。火神大鼓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步得到发展的。
“火神大鼓”在卫辉后沟村的传承历史已有300多年。清乾隆年间,火神大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。清乾隆年间(1703)火神大鼓艺人张元组成了78人的火神大鼓队伍,并有了初步的记录火神大鼓由此进入到一个有组织发展的阶段。张元多才多艺、组织能力很强。在他的带领下,火神大鼓积极向兄弟艺术学习,表演内容日趋丰富,表演形式也逐步完善。张元是现知的**早火神大鼓艺人,艺人们现称他为**代传承人。第二代传人有窦全妞(艺名)、刘洪、刘长泰张翰等,当时火神大鼓由此进入到繁盛阶段具体人数达到200人之多。他们不断进取,推陈出新,对火神大鼓进行了一系列改进,对音乐、节奏、大鼓、道具诸多方面都进行修整和完善。第三代,礼部注册举人张澍、刘庆顺、张培、张富等约有30余人此时受战争、灾害等影响,火神大鼓一度萧条。第四代,张浴、刘义、张新林、张国保等约有30多人。这一代艺人对火神大鼓及时传承使其没有在战争中消亡,为群众保留了民间艺术。解放前战争结束后,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,火神大鼓受时局的影响被迫停止演出。1982年在魏树田等人的努力下,大鼓队重新恢复,进行新的改革。1983年正月初七进行了重组后的**次演出,引来周围几百里外的群众前来观看,整个村子大街小巷人潮涌动,鼓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。此次演出让观众大开眼界,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。1990年火神大鼓队吸收了刘正、魏全、黄金荣、张辉等一批年轻人。2004年再次增加张伟、魏洪彬、魏洪旗、刘玉洲等。目前后沟火神大鼓队拥有队员30多位,受到新乡电视台的采访。近年来火神大鼓队在卫辉市举办的文艺汇演中曾多次获奖。2012年,火神大鼓队应邀参加卫辉市首次龙狮争霸赛,精彩的表演得到参会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评价。
-END-
- 上一篇:没有了;
- 下一篇:卫辉非遗说——美食篇|田窑粉皮有多俏皮